赛事介绍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-> 项目赛事 -> 赛事介绍 -> 正文

【重要赛事】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简介

编辑:许老师 发布时间:2025-06-06 点击:

 

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简介

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名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,是由教育部等12个中央部委和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创新创业赛事,旨在为中外大学生创新创业、交流合作提供平台。大赛每年举办一次, 一般在4月至10月举办。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是参赛规模最大的全球性创新赛事,具有较高的影响力与认可度,含金量较高。近三年,我校在“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”中获省级奖项13项,其中银奖5项;我校参与该项赛事的学生人数逐年上涨,不少项目通过比赛在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落地生根。


一、总体要求

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,聚焦“五育”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,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,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以大赛为平台,用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,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、长才干,在互学互鉴中增进中外青年的友谊,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。

——更中国。更深层次、更广范围体现红色基因传承,充分展现新发展阶段高水平创新教育的丰硕成果,集中展示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国方案,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感召力。

——更国际。深化创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,汇聚全球知名高校、企业和创业者,促进中外科技交流,举办世界大学生创新论坛,打造世界大学生创新教育交流合作国际大平台。积极举办海外区域赛,搭建全球性创新创业竞赛平台,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。

——更教育。推动思想政治教育、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,弘扬劳动精神,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,造就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的新时代好青年,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塑造力。

——更全面。推进职普融通、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鼓励各学段学生积极参赛,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、职业教育、基础教育、留学生教育等各类各学段的全覆盖,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,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引领力。

——更创新。积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,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,丰富竞赛内容和形式,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动能,促进高校创新成果转化应用,进一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,提升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创造力。

——更协同。充分发挥大赛平台纽带作用,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,推动形成开放大学、开放产业、开放问题的良好氛围,助推大赛项目落地转化,营造支持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、共同合作、互相包容、互相支持的良好生态。

 

二、赛事赛道

(一)高教主赛道:重创新教育成果,强调专业知识与商业价值转化,考察团队创新创业能力。

(二)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:聚焦社会公益,鼓励学生扎根基层,以项目服务国家战略与民生。

(三)职教赛道:突出职业技能应用,看重技术工艺创新、商业潜力及工匠精神。

(四)产业命题赛道:

1.产教协同创新组:瞄准国家重大需求,推动产教深度融合,助力产业升级。

2.区域特色产业组:立足区域产业,提供创新方案,服务地方经济。

(五)萌芽赛道:激发中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,挖掘培养后备人才


三、参赛对象

国内外高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、研究生,以及毕业5年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、研究生,国内职业院校(含高职、中职)全日制在校学生,国内普通中学在校学生。


四、参赛的收获

(一)赛事经历:通过参赛,积累参赛经验,在面对其他赛事时,将对自己充满信心;

(二)能力提升:锻炼创新思维、团队协作、问题解决及实践动手能力,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项目。

(三)资金助力:部分优秀项目可获得一定奖励,好的创新创业项目还可以在创新创业学院的支持帮助下,申报各类创业扶持补贴。

(四)项目落地:获得与企业对接机会,利于将参赛项目落地转化,开启创业之路或融入产业发展。

(五)增进交流:创新大赛不是一个人的战斗,能很好提升你的沟通交流能力,与不同学院、专业甚至不同学校的朋友们进行交流,拓宽视野,扩大朋友圈。


五、参赛小贴士:

(一)项目打磨:参赛双创项目一定要具有创新性、具备实用性,要深挖行业痛点,确保商业逻辑清晰。

(二)团队协作:组建优势互补的团队,明确分工,定期沟通,及时解决分歧。

(三)赛事规则:熟悉规则,按要求准备材料,确保参赛资格与材料完整。

(四)展示表达:路演时突出亮点,语言简洁,巧用PPT、视频辅助,展现自信专业。

(五)吸取建议:重视评委反馈,赛前多模拟演练,不断改进项目与展示效果。

武汉晴川学院创新创业学院  

电话:027-87934616   电子邮箱:qccxcy@163.com


地址:武汉晴川学院文澜报告厅同层(晴川超市二楼)


版权所有@武汉晴川学院